梅花蝶王咬牙切齿地说:“贪污赈灾款项的官员,实在太过卑鄙!罪该万死!”
芊芊严肃地指出:“如若放任这种恶行,必定会造成官逼民反,社稷江山不稳!”
太子方坚定地目视前方,坚决地说:“我一定要反腐倡廉,将所有贪官污吏一一惩治归案。”
太子方和芊芊等人,向现场的灾民详细了解情况。
提起“李敬”,人人皆赞不绝口。提起“王鑫”,个个是咬牙痛恨。
那“李敬”是位贫寒有识之士。
当年,李敬高中了状元,被任命为新州知县。他廉政为民,生活俭朴,勤理政务,一身正气,不阿权贵。李敬出了名的公正廉明,不避权贵,所以心中有鬼之人皆惮之。李敬在新州任知县时,查判昔日积压的疑难案件,革除陋规恶习,严惩贪官污吏,昭雪许多冤案,释放了冤民十多人。同时,他又禁止摊派、减免赋税,赈济灾民,力保其生活稳定。李敬向来秉公执法,严惩贪污,如有违法皆毫无情面地按法律治罪。他极为重视民生疾苦,为人清正廉洁,因而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。。
因为“李敬”素有政绩,受到朝廷嘉奖。
他卸任新州知县之时,当地老百姓纷纷拦轿哭泣挽留,对他千恩万谢!
他被太子方提拔调任河道副总督以来,因铁面无私,刚正耿直,李敬无形中得罪了许多的贪官污吏。其中就有专横暴戾的河道总督“王鑫”。
“王鑫”曾经恶狠狠地扬言:“这李敬倘若胆敢整到我的头上,我就杀了他的儿子!”但刚正不阿的李敬并没有被“王鑫”的威胁所吓倒,照样实事求是,公正严明。
太子方一行人,又找到“李敬”的家丁奴仆了解实情。
“李敬”的管家“顾大爷”说:“我们家老爷为了对付前来说情之人,专门在府邸的厅堂之上,摆设了一尊关圣帝君的塑像,旁边是周仓手持大刀威严而立。每逢亲朋好友有私事要求我们家老爷走温情徇私时,我们家老爷便指着关帝圣像说:‘关帝在上,我等岂敢徇私枉法?’若是有那交情深厚之人,硬是要求得好差使,我们家老爷总是诙谐地指着周仓像说:‘周将军手中的那把青龙偃月刀,锋利无比,难道你就不惧怕吗﹖’从而彻底打消对方的邪念妄想。”
正因为“李敬”以身作则,其家人皆严守清白家风,绝无贪婪舞弊之举。
太子方又从李府管家“顾大爷”处,了解到当地著名的乡绅富豪“吴常”,平时独霸一方,欺凌百姓,与“王鑫”是狼狈为奸,沆瀣一气。太子方仔细调查,清楚地了解了民情,对“王鑫”“吴常”之流,所作所为痛恨至极,下定决心要惩治贪官,消灭大蛀虫、大恶霸“王鑫”与“吴常”。
太子方与芊芊、梅花蝶王雅呆、侍卫“王奇”“张克勤”一起来到李敬府中,亲自召见河道副总督“李敬”。
河道副总督“李敬”跪拜太子方,恭恭敬敬地交给太子方一个包裹。
太子方打开包裹细看,当即大惊失色。那包裹里面竟然是“王鑫”历年贪污的账册,还有“吴常”卖官鬻爵的名单。太子方看完就将账册和名单递给芊芊看,问道:“这‘吴常’就是顾大爷所说的那个乡绅富豪?”
“李敬”回答道:“正是!”。
太子方怒气冲天,拍案道:“这两人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胡作非为,定是朝中有强硬的保护伞!”
芊芊边看账册,边说:“究竟是谁如此胆大妄为?我们切不可打草惊蛇,一定要挖出背后的大奸臣。”
李敬说:“小儿‘李世玉’与师妹‘林潇潇’姑娘多番调查,发现‘吴常’与吏部尚书‘郑鸿昱’暗中来往,但是苦于拿不到直接证据。”
太子方摇摇头:“吏部尚书‘郑鸿昱’是当朝有名的清官,不大可能有此恶行。”
芊芊却说:“那‘吴常’只是一介乡绅,并无任何职权,何来官爵买卖?我们既然有买卖官爵之名册,我们就可以按单跟踪追查,必有收获。”
太子方咬紧牙关,狠狠发誓道:“究竟谁是隐蔽的大奸臣,我们定要查个水落石出!定要彻底铲除朝庭隐忧,挖去国之痈患!”
接着,“李敬”与儿子“李世玉”又向太子方报告了自己的治河设想:提出“开海口,塞六坝”的治河主张;采取“筑堤束水,借水攻沙”的作法。
原来,自从“李敬”上任河道副总督后,这段时间每天都与儿子“李世玉”一起乘马巡视堤岸,不惮劳苦,仔细地勘察地形水势,与儿子“李世玉”一起潜心钻研治理河道的学术理论,博考舆图,总结前人经验,父子两人可以说是整治河堤的水利专家。
得此精忠报国之能臣父子,太子方大喜!对“李敬”父子两人兢兢业业、尽忠职守大加赞赏!对他们父子悉心钻研的治河方略加以肯定!命令他们父子俩一起据此进行实施,总结经验教训,将来好在全国推行!
为了方便行事,太子方这几天都住在李敬府中。
知道“王鑫”连同“吴常”两人联手作奸犯科,太子方与芊芊商议过后,就密令梅花蝶王雅呆和贴身侍卫“王奇”、“张克勤”一起收集更多“王鑫”与“吴常”的人证与物证。
“李敬”与二品骠骑将军“林立”素来交好。林立之女“林潇潇”武功超卓,胆识过人,与“李敬”之子“李世玉”是从小玩到大,一起习武的师兄妹。
“林潇潇”此时正在李府小住。正是“李敬”让儿子“李世玉”和“林潇潇”一起收集“王鑫”的罪证。
“林潇潇”不愧是巾帼英雄,侠义肝胆,为了匡扶正义,两肋插刀在所不辞,连皇姑举办家宴,竟然也借口生病推辞出席,却来帮助“李敬”父子俩查案。
举报